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世說新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ctext.org/shi-shuo-xin-yu/zh
http://ctext.org/shi-shuo-xin-yu/zhs

http://www.njmuseum.com/zh/book/zzbj/shisuoxinyu/shishu.html


http://dict.moe.gov.tw/cgi-bin/dict/GetContent.cgi?Database=dict&DocNum=120879&GraphicWord=yes&QueryString=%B7s%BBy



========================================================================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4%B8%96%E8%AA%AA%E6%96%B0%E8%AA%9E

世說新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世說新語
作者:劉義慶 南朝

宋臨川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註。義慶事跡具《宋書》。孝標名峻,以字行,事跡具《梁書》。黃伯思 《東觀餘論》謂《世說》之名肇於劉向,其書已亡,故義慶所集名《世說新書》。段成式《酉陽雜俎》引王敦澡豆事,尚作《世說新書》可證,不知何人改為《新 語》,蓋近世所傳。然相沿已久,不能復正矣。所記分三十八門,上起後漢,下迄東晉,皆軼事瑣語,足為談助。《唐·藝文誌》稱劉義慶《世說》八卷,劉孝標 《續》十卷,《崇文總目》惟載十卷。晁公武謂當是孝標《續》義慶元本八卷,通成十卷。又謂家有詳略二本,迥不相同。今其本皆不傳。惟陳振孫《書錄解題》作 三卷,與今本合。其每卷析為上下,則世傳陸遊所刊本已然,蓋即舊本。至振孫載汪藻所雲《敘錄》二卷,首為考異,繼列人物世譜,姓字異同,末記所引書目者, 則佚之久矣。自明以來,世俗所行凡二本,一為王世貞所刊,註文多所刪節,殊乖其舊;一為袁褧所刊,蓋即從陸本翻雕者,雖板巳刓敝,然猶屬完書。義慶所述, 劉知幾《史通》深以為譏,然義慶本小說家言,而知幾繩之以史法,擬不於倫,未為通論。孝標所註特為典贍,高似孫《緯略》亟推之,其糾正義慶之紕繆,尤為精 核。所引諸書,今已佚其十之九,惟賴是註以傳,故與裴松之《三國誌》、註酈道元《水經註》、李善《文選註》同為考證家所引據焉。

  • 全覽(將全卷放在同一頁中閱讀)

目錄

目錄

上卷上

上卷下

中卷上

中卷下

下卷上

下卷下

PD-icon.svg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3年1月1日之前出版。



========================================================================

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8%96%E8%AF%B4%E6%96%B0%E8%AF%AD

世說新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到: 導覽, 搜尋
 
世說新語
Sesetsu Shingo TNM 2.jpg
別名 《世說》
編集者 劉義慶及門下食客
文字 中文
國家 中國
註解者 劉峻敬胤劉孝標
卷數 劉峻注本分為十卷
原書卷數 八卷
今本卷數 三卷
版本 唐寫本殘卷
南宋紹興八年董弅刊本,原本存於日本
南宋淳熙十五年陸遊刻本
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等,共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

目錄

內容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當時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清楚地見識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唐朝修《晉書》多採《世說新語》,引用的312條約佔《世說新語》條目的三成左右[1]。對此後世的史家常有批評[2]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的小說發展影響尤其大。《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今世說》、《明語林》等都是仿《世說新語》之作,稱之「世說體」。一說晏殊刪並《世說新語》[3][4]。《世說新語》成書以後,敬胤劉孝標等人皆為之作注,今僅存孝標註[5]

類目

  • 德行第一
  • 言語第二
  • 政事第三
  • 文學第四
  • 方正第五
  • 雅量第六
  • 識鑒第七
  • 賞譽第八
  • 品藻第九
  • 規箴第十
  • 捷悟第十一
  • 夙惠第十二
  • 豪爽第十三
  • 容止第十四
  • 自新第十五
  • 企羨第十六
  • 傷逝第十七
  • 棲逸第十八
  • 賢媛第十九
  • 術解第二十
  • 巧藝第二十一
  • 寵禮第二十二
  • 任誕第二十三
  • 簡傲第二十四
  • 排調第二十五
  • 輕詆第二十六
  • 假譎第二十七
  • 黜免第二十八
  • 儉嗇第二十九
  • 汰侈第三十
  • 忿狷第三十一
  • 讒險第三十二
  • 尤悔第三十三
  • 紕漏第三十四
  • 惑溺第三十五
  • 讎隙第三十六

版本

  • 唐寫本殘卷
  • 南宋紹興八年董弅刊本,原本存於日本
  • 南宋淳熙十五年陸遊刻本
  • 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

注釋

  1. ^ 高淑清《晉書取材世說新語之管見》
  2. ^ 劉知幾在《史通· 采撰篇》中指出:「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詼諧小辯,或神鬼怪物。其事非聖,揚雄所不觀;其言 亂神,宣尼所不語。皇朝新撰晉史,多采以為書。夫以干、鄧之所糞除,王、虞之所糠秕,持為逸史,用補前傳,此何異魏朝之撰《皇覽》,梁世之修《遍略》,務 多為美,聚博為功,雖取說於小人,終見嗤於君子矣。」《舊唐書·房玄齡傳》亦載:唐修《晉書》,「史官多是文詠之士,好采詭謬碎事,以廣異聞;又所評論,競為綺艷,不求篤實,由是頗為學者所譏。」王應麟《困 學紀聞》卷十三亦云:「劉知幾《史通》:『《晉史》所采多小書,若《語林》、《世說》、《搜神記》、《幽明錄》是也。曹(嘉之)、干(寶)兩《紀》,孫 (盛)、檀(道鸞)二《陽秋》,皆不之取。其中所載美事,遺略甚多。'又云:『唐修《晉書》,作者皆詞人,遠棄史、班,近親徐、庾。'晁子止亦謂:《晉 史》叢冗最甚。」
  3. ^ 袁褧本《世說新語》載南宋董弅跋:「余家舊藏蓋得之王原叔家,後得晏元獻公手自校本,盡去重復,其註亦小加剪截,最為善本。」
  4. ^ 魯迅《史略》:「今存者三卷曰《世說新語》, 為宋人晏殊所刪並, 於注亦小有剪裁, 然不知何人又加新語二字, 唐時則曰新書, 殆以《漢志》儒家類錄劉向所序六十七篇中, 已有《世說》, 因增字以別之也。」
  5. ^ 敬胤注已佚,宋紹興八年董弅刻本《世說新語》中附汪藻《世說敘錄》中《考異》一卷有殘語。

相關連結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查看本頁評分
給本文評分
可信度
客觀性
完整性
可讀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