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哲與思 知識論:歸納法 懷疑論

哲與思 知識論:歸納法 懷疑論
http://phi-thinking.blogspot.com/search/label/%E7%9F%A5%E8%AD%98%E8%AB%96

2010/08/17


歸納法 懷疑論

推論可分兩大類,一類演繹(deduction),一類歸納(induction)。歸納法又可再分兩大類,一類是質的歸納(qualitative induction),一類是量的歸納(quantitative induction)。量的歸納如機率統計,質的歸納如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的歸納、類比歸納(Induction by analogy)和簡單枚舉歸納。不難想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不用推論的時候。更進一步說,我們在生活中幾乎無可避免要用歸納推論。為甚麼我們會相信太陽明天會從東方昇起?因為我們觀察到無數次太陽從東方昇起,而且從未觀察到太陽於東方以外的方位昇起。為甚麼我們不會認為自己從高空掉到地上還能生存?因為我們觀察到(直接或間接)許多次有人從高空掉到地面死亡,而且從未觀察到有人從高空掉到地上卻沒死。為甚麼你打開電腦螢幕時要按那個按鈕?因為你在過去觀察到無數次按那個按鈕後螢幕打開,並且從未試過按那個開關後螢幕沒打開(在有插電源的情況下,其他特殊情況不贅)。凡此種種,都是簡單枚舉歸納法的實際應用。

多年幾來,人類對於歸納法的使用甚少懷疑。十八世紀中期,有一位年輕的天才蘇格蘭哲學家提出論證質疑歸納法的可靠性,在日後哲學界引起軒然大波,掀起一陣懷疑論的風潮,在其後的二百多年,哲學家們開始熱烈討論歸納法懷疑論。到了今日,知識論的課本談懷疑論或者歸歸法,大多亦會提到他的論證。那位年輕的天才哲學家叫大衛‧休謨(David Hume, 1711-1776)。

休謨把歸納法界定為「從過去推論未來」。這是個錯誤的界定,因為我從已觀察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推論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結論包含過去我未觀察到的天鵝,而不僅侷限在未來的天鵝。不過,大抵而言,不把歸納法界定為「從過去推論未來」,休謨論證依然能用來攻擊歸納法的可靠性。簡單枚舉歸納法(Induction by simple enumeration)為歸納法的基本型,以簡單枚舉歸納法為例,懷疑論者對歸納法的攻擊大概是這樣:

歸納法以已觀察到許多A類的例子是B類的例子,並且未觀察過A類的例子不是B類的例子,推論A類的例子皆是B類的例子。例如,從觀察到好幾次腳踩到玻璃後流血,並且未觀察過腳踩到玻璃後沒流血,推論每次腳踩到玻璃都會流血。為了方便,讓我們稱這種推論方法為R(歸納法)。我們有甚麼理由相信R是可靠的?顯然,R並不是先驗真理。因為過去觀察到好幾次A類的例子是B類的例子,加上從未觀察到A類的例子不是B類的例子,並不會蘊涵所有A類的例子是B類的例子。例如,過去觀察到好幾次腳踩到玻璃後流血,加上從未觀察到腳踩到玻璃後沒流血,並不會蘊涵每次腳踩到玻璃都會流血──因為邏輯上有可能有人皮厚肉賤就是能踩爆玻璃而不流血。換言之,假使R是可靠的,它的可靠性亦不會是先驗的(a priori);R的可靠性僅能來自經驗。但是,所有使用經驗支持R的推論都預設了R。譬如,若果你說「因為過去觀察到使用R都是可靠的,而且未發生使用R出錯的情況,所以每次使是用R都是可靠的」,你便犯了竊取論點(begging the question)、循環論證的謬誤。因為你的解釋正是預設了R是可靠的:你預設了「過去觀察到某個推論方法是可靠的並且未觀察到反例,於是這個推論方法是可靠的」這個推論方法,即是你預設了R。總的來說,R的可靠性不是來自先驗,而當R的可靠性來自經驗,又無可避免會有循環論證的毛病,因此,R並不可靠。

到目前為止,我見過兩種對休謨攻擊歸納法的回應。第一種回應認為休謨混淆了歸納法的論證型式。第二種回應乾脆放棄歸納法,主張所有推論都是演繹法。

當代大多哲學家是第一種回應的擁護者,其中最著名的可要算是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休謨認為歸納法的可靠性不是先驗的,因為「已觀察到許多A類的例子是B類的例子,並且未觀察過A類的例子不是B類的例子」不蘊涵「A類的例子皆是B類的例子」。然而,歸納法真正的形式不是「從已觀察到許多A類的例子是B類的例子,並且未觀察過A類的例子不是B類的例子,推論A類的例子皆是B類的例子」,而是「從已觀察到許多A類的例子是B類的例子,並且未觀察過A類的例子不是B類的例子,推論很可能(probably)A類的例子皆是B類的例子」。結論「很可能A類的例子皆是B類的例子」容許反例──容許有些A類的例子不是B類的例子。更甚者,「從已觀察到許多A類的例子是B類的例子,並且未觀察過A類的例子不是B類的例子,推論很可能(probably)A類的例子皆是B類的例子」這個推論方法本身是先驗的,它的可靠性不來自經驗,因此不會有循環論證的弊病。

第二種回應幾乎對休謨採妥協態度,主張實際上沒有歸納法,至於這種回應的支持者有誰,我就不大清楚了。這種回應主張:每當我們在表面上使用歸納法時,實際上都是在用演繹法──假設演繹法(hypothetico-deductive method)。舉例來說,我們不是透過觀察一隻隻的白天鵝歸納出天鵝都是白色的,相反,我們先假設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再去觀察一隻隻天鵝檢驗假設是否成立──檢驗是不是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一旦發現不是白色的天鵝,假設便被否證;若果一直沒有發現不是白色的天鵝,則暫時接受「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的假設。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