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2016-01-09 (TVB) 刀下留人 Ch 25 - 登高 (唐:杜甫) /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唐詩)

2016-01-09 (TVB) 刀下留人 Ch 25 - 登高  (唐:杜甫) /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唐詩)

中國華文教育網 - 登高
http://www.hwjyw.com/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圖片:2016-01-09 (TVB) 刀下留人 Ch 25 截圖)


2010年03月08日 09:42

  【題 解】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呆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

    這首詩就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這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那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曠世之作。


  【句 解】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

    首聯二句,對舉之中仍複用韻,且句中自對,無一虛設。這是詩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構成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登高而望,江天本來是開闊的,但在詩人筆下,卻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風之淒急、猿之哀鳴、鳥之回旋,都受著無形的秋氣的控制,仿佛萬物都對秋氣的來臨惶然無主。『風急』,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三峽之首的瞿塘峽之口,素以水急、風大著稱。『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淒厲。當地民謠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湧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頷聯為千古名句,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于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透過沉鬱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阪』、『百川東注』的磅礡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台。

    頸聯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頓挫之神。詩人從空間(萬里)、時間(百年)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聯雄闊高渾的對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脈搏。語言極為凝煉,乃千古名句。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析此聯雲:『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淒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八意』,即八可悲:他鄉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一事無成,五可悲;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我常恨鬢如霜白;濁酒銷憂,卻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尾聯轉入對個人身邊瑣事的悲嘆,與開篇《楚辭》般的天地雄渾之境,形成強烈的對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猶言困頓衰頹,狼狽失意。『新停濁酒杯』,一般解釋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種動作狀態延續途中的一時中斷。這一句是說,我一人登台,獨飲濁酒,無親朋相伴,慢慢舉起銷憂解愁的酒杯,停在嘴邊——我的身體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飲酒不斷、未曾有過停杯體驗的我,不禁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現。『濁酒』是相對于『清酒』而言,是一種帶糟的酒,古時稱之為『醪』。


  【評 解】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後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于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

    這首律詩很特別,其四聯句句押韻,皆為工對,且首聯兩句,又句中自對,可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寫景而言,有工筆細描(首聯),寫出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的形、聲、色、態,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寫,卻生動形象,精煉傳神;有大筆寫意(頷聯),傳達出秋的神韻。抒情則有縱的時間的著筆,寫『常做客』的追憶;也有橫的空間的落墨,寫『萬里』行程後的『獨登台』。

    從一生飄泊,寫到余魂殘骨的飄零,最後將時世艱難歸結為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錯綜複雜手法的運用,把詩人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蒼涼,表現得沉鬱而悲壯。難怪明代胡應麟《詩藪》說,全詩『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來源: 五洲傳播中心】



========================================================================

國文教學學術專題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題解要點:

1. 出處:杜工部集

2. 體裁:七言律詩

3. 背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時,秋日登高之作。

4. 主旨:作者登高遠眺秋江景色,想見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功業無成,而生出悲愁之情。

5. 內容:前半部寫登高所聞所見的情景,後半部寫登高時所觸發的感慨。

6. 特色:用詞精巧圓熟,對仗工整藉廣闊的空間景色,襯托作者的孤獨悲愁。

7. 音韻:仄起首句入韻。韻腳:哀、迴、來、臺、杯(平聲咍、灰韻,咍灰通押)。


二.作者精要:

1. 名籍:1杜甫,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盛唐京兆杜陵(今陜西省長安縣南)人。

    2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

2. 生平:1博極群書,善為詩歌,曾考進士不第。天寶十載獻<三大禮賦>,肅宗時,拜左拾遺。

    2因救房琯獲罪,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3受友人嚴武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

3. 學術:1杜詩集古今詩學大成,風格渾雄高古,沉鬱頓挫,語言精練,格律謹嚴。

                 2 其詩表現人生,立言醇厚,可群可怨,被尊為「詩聖」。反映社會離亂、民生疾苦,可作為唐代歷史的見證,故號 為「詩史」。

                 3 開中晚唐社會寫實詩的先聲,對後世影響深遠。

4. 著作:杜工部集。


三.要句解析:

1. 要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語譯:天空高曠,秋風猛烈吹著,只聽見猿猴的哀鳴,清淺的白沙洲上,鳥兒上下飛旋。

句旨:寫登高所見所聞。

2. 要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語譯:無盡的樹葉被秋風吹落,發出蕭蕭的聲響,長江水望不到盡頭,滾滾奔流而來。

句旨:謂登高所見秋景滄涼蕭瑟。

3. 要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語譯:目睹一望無際的滄涼秋景,想自己淪落他鄉,四處漂泊,年老多病,獨自一人登臨高台。

句旨:觸景生情。寫作者淪落異鄉,年老多病的處境。

4. 要句: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語譯:多年艱辛困難,心中滿是苦恨,雙鬢白髮日益增多。衰老潦倒,最近因病戒酒,連喝杯濁酒也都只有停止了。

句旨:謂身體衰弱,無法藉酒遣悲愁。


四、修辭重點:

1. 對偶

(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2. 摹寫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五、形音義辨:

1. 渚-水中小洲。音ㄓㄨˇ

2. 飛迴-來回盤旋。

3. 蕭蕭-落葉聲。狀聲詞。

4. 百年多病獨登台-一生多病,抱病獨自登上高台。百年,猶言一生,有自傷衰老和遲暮之意。

5. 艱難苦恨繁霜鬢-多年艱辛困難,心中甚恨,白髮日益增多。

6. 潦倒-潦倒不得志貌。

7. 新停-當時杜甫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停」。新,最近。



========================================================================

中國華文教育網 -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http://www.hwjyw.com/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



(圖片:2016-01-09 (TVB) 刀下留人 Ch 25 截圖)


2008年03月13日

  【題 解】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時所寫,但具體時間看法不一。很可能是李白二入長安、待詔翰林時所作。

    詩的題目相當于一個小序,意思是詩人從終南山下來,過訪斛斯隱士,主人留宿備酒款待。終南山,秦嶺主峰之一,在京城長安以南。唐時長安的士人多來這里游玩或隱居。斛斯山人,是一位複姓斛斯的隱士。『山人』,即山林隱者。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意圖 馬振聲 繪


  【句 解】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詩人整日在終南山里游玩,直到傍晚才踏上歸途。從山上下來的路上,月亮一直伴隨著他。詩人回頭望望走過的山路,暮色已濃,看不分明,只見灰黑的路影橫斜籠罩在碧山之中。

    首句極為簡潔,白天游山玩水的情景一概略去,而只寫游興。因為興致盎然,才覺得月亮如老友相隨,很有人情味。『碧』,深綠色,比綠稍濃黑一些,是因為山林罩上了暮色的緣故。『下』,即下山,透露出詩人雖游山終日卻無多少倦意,步履仍然輕捷。『卻顧』,即回頭看。詩人雖未正面寫山林之景,卻是情中有景,不正是美好山色使詩人迷戀回頭嗎?『蒼蒼』,青黑、青灰色,這里指山路因暮色而顯得灰暗。『翠微』,青黛色,代指青山。『橫』,橫斜,有籠罩意。

    起首四句用筆簡練而神色俱佳,可謂『看似尋常最奇崛』。尤其是後面兩句,使全篇行雲流水般的節律有了一個必要的頓挫,也使此詩在明快的色調之外有了一種景深。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詩人下得山來,與斛斯山人牽手扶持,到了他的居處,『田家』指斛斯山人家。斛斯是隱士,不是真正的農家。『相攜』,一方面說明親熱,同時也因為夜行山道,需要互相扶持。詩人是與斛斯山人同游終南山,相攜一起到家?還是在途中遇見,一同回家?兩者似都可解。

    到了門前,孩童聞聲出來為他們打開柴門。『荊扉』,是用荊條編成的柴門。唐詩中表示寒素清貧,而用于隱逸之士,則頗有野趣。他們沿著一條綠竹掩映的幽靜小路走進去,兩旁如絲下垂的青蘿不時拂動行人的衣裳。『青蘿』,即女蘿,一名松蘿,地衣類植物,寄生在樹木上,常自樹梢懸垂,體如絲狀。

    孩童、柴門、綠竹、幽徑、青蘿,呈現出田園生活的自然、素樸與恬靜。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

    主客笑語歡言,詩人心情更是不錯,白天游山已很盡興,晚上又有這樣好的地方可以休憩。『得所憩』,不僅是讚美山人的庭園居室,也指與隱居此間的主人相投契。賓主共同暢飲,美酒一杯接著一杯,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意。『揮』,有灑、潑的意思,指飲酒,可能是為了趁韻,同時又表現了豪飲的情狀。酒酣興濃時,他們不禁放聲長歌,直到銀河中群星疏落,也就是夜很深了。『吟松風』,既可以說歌聲和松風聲交響,也可指琴曲。樂府琴曲有《風入松》。

    這一夜,詩人享受到了自然的、簡單的、純粹的快樂,所以他最後說:我盡興而醉,你意興酣然,在開心歡樂中,全已忘掉世俗機巧。『陶然』,是樂融融的樣子。『忘機』,是道家語,意思是忘卻了計較、巧詐之心,自甘恬淡,與世無爭。這應該是詩人有感而發。


  【評 解】

    這首詩全用賦體敘述,前四句寫下山歸途所見,中間四句寫到斛斯山人家所見,末六句寫兩人飲酒交歡及詩人的感慨。這幾層意思,詩人一路寫來,平淡自然,並不刻意渲染,也沒有詩人其他篇章慣用的誇張想象之辭,然而詩中流露出的自然淳樸之氣,卻有很強的感染力。



【來源: 五洲傳播中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