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創校校長錢穆
譜曲:黃友棣
山巖巖,海深深,
地博厚,天高明,
人之尊,心之靈,
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
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
十萬萬(原作五萬萬)神明子孫,
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手空空,無一物,
路遙遙,無止境,
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
(由於中國人口增加,歌詞原作「五萬萬神明子孫」,後被改為「十萬萬神明子孫」。)
Reference:
http://www.hingsang.net/midi/na.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4%BA%9E%E6%9B%B8%E9%99%A2
--------------------------------------------------------------------------------
新亞校歌英譯
惡德神父伊奧尼
《新亞校歌》
(The School Anthem of New Asia College)
山巖巖,海深深,
Mountain's steep, Ocean's deep,
地博厚,天高明,
Earth is wide, Heaven is high,
人之尊,心之靈,
Mens' dignity, soul have we,
廣大出胸襟,
Wide world broadens our mind,
悠久見生成。
Ages ripe our fruits.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Cherish, Cherish, It's our spirit of New Asia!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Cherish, Cherish, It's our spirit of New Asia!
++++++++++++++++++++++++++++++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
Million Miles, nations propers all in our sight,
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
Thousand years, Olds and News weave realm of the light,
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
Uncounted God's descendents, East & West & North & South do have their saints.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Cherish, Cherish, It's our spirit of New Asia!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Cherish, Cherish, It's our spirit of New Asia!
++++++++++++++++++++++++++++++
手空空,無一物,
Nothing left, in my hands,
路遙遙,無止境,
Journey's long, never ends,
亂離中,流浪裡,
In the chaos, In my flight,
餓我體膚 勞我精,
Starved is my flesh, Forged is my soul,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Let's march over life, let's sing when we're tired
千斤擔子兩肩挑 趁青春 結隊向前行。
Pick the loads unbearable in our youth, Let's walk hands in hands,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Cherish, Cherish, It's our spirit of New Asia!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Cherish, Cherish, It's our spirit of New Asia!
2003-09-25
Reference:
http://www.kwuntung.net/tthp/friend/article.php?friend_ID=81
新亞書院New Asia College
--------------------------------------------------------------------------------
珍重珍重…
──新亞校歌與中國文化
孫 國 棟
本文原爲新亞研究所五十週年紀念專刊而作。近百年來,中國社會風氣,以蔑棄中國文化、追逐西風、或奉行馬列思想爲時尚。錢穆先生認爲中國民族能屹立幾千年,其文化精神必有不可磨滅的文化價值,如欲吸取西方文化,英將西方文化的精神種植於中國文化的真精神相融合而生長,然後可以成爲中國文化的新養料,如果祇求表面的「邯鄲學步」,則模仿所得的必無生機。至於奉行馬列思想,則與中國文化思想完全相背,對中國的傷害必更深更重。錢先生蒿目時難,以發揚中國文化的真精神爲己任,在最困難的環境下,創辦新亞書院與新亞研究所,欲以會通中西文化。他手撰的新亞校歌,句句緊扣中國文化,熱切地盼望新亞仝人及廣大的中國青年能自重自愛、建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爲中國民族的前途奮鬥。這番精神與《黃花崗》雜誌所揭櫫的精神相應。所以我把此文一併寄《黃花崗》雜誌。
一
新亞書院校歌雖祇有一百五十一字,但充滿真情、充滿學問與智慧,同時充滿故國之思。要瞭解體會此校歌的精神,必須瞭解作者錢賓四師(錢穆先生)創辦新亞書院時的心境和他的教育理想。
最能表現賓四師當時心境的,是他於創辦新亞書院前後自撰的兩部著作的序文。一是民國四十二年(公元一九五三年)二月十日寫的宋明理學概述序文中說:
「顧餘自念,數十年孤陋窮識,於古今學術略有所窺──雖居相僻,未嘗敢一日廢學,雖經亂離困阨,未嘗敢一日頹其志,雖成名利當前,未嘗敢動其心,雖成毀譽橫生,未嘗敢餒其氣,雖學不足以自成立,未嘗敢忘先儒之榘矱,時切其嚮慕,雖垂老無所自靖獻,未嘗不於國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責,雖數十年光陰浪擲,已如白駒過隙,而幼年童真,猶往來於我心,知天良之未泯──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在江南大學,赤氛方熾──感觸時變,益多會心。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再度流亡──今年續成此書,此皆十年來大病大亂中所得──」。
賓四師志節之貞烈,不爲任何環境所動搖,垂老之年,天良未泯,童心猶存,在這種心情之下,創辦新亞書院,所以要瞭解新亞校歌,必先體會賓四師這種心境。
再讀賓四師於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一日所撰莊子纂箋自序述其內心的感觸,猶爲深切。他說:「報載平津大學教授方集中思想改造,競相坦白者逾六千人,不禁爲之廢書擲筆而歎。念蒙叟複生,亦將何以自處?作逍遙之遊乎,則何逃於隨群而處禈?齊物論之芒乎,則何逃於必一馬之是期;將養其生主乎,則遊刄而無地,將處於人間乎,則散木而且剪儵忽無情,混沌必,德符雖充,梓梏難解,計惟鼠肝蟲臂唯命之從,雖是以爲人之宗師乎,又鳥得求曳尾於塗中,又鳥得觀魚於濛上。天地雖大,將不容此人,而何有乎所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然而古人有言:焦頭爛額爲上客,曲突從薪處下坐。此六千教授之坦白,一言以蔽之,無亦曰墨翟是而揚米非則已,若尚四十年來漆園之書,尚能索解於人間,將不
至有若是。天不喪斯文,後有讀者,當知其內心之苦,是甚於考亭之釋離騷也」。
可見賓四師之創辦新亞書院,用心之苦,是欲爲往聖繼絕學。此種精神,一一浮現於校歌之中,所以特別指出「人」之尊嚴,以爲斯文之繼。如果我們能認知賓四師九十六年莊嚴的生命,對校歌的瞭解一定會更深切。
賓四師從十八歲開始,即致力於學術。以後八十年,從事研究、講學、著述、教育,未嘗一日中斷。八十年中,學術著作專書八十二種。文章五百餘篇。舉凡中國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思想史、文學史,以致歷史地理,無一不遍及。所關涉的問題,都是國史上的重大問題。他學問的廣博精深,架構之大,真可謂自南宋朱熹以後八百年中第一人。
民國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日寇侵華,中國奮起抗戰,初期中國東南沿海淪陷於日寇,國人憂疑大南之將作。賓四師四十四歲著國史大綱,從國史上的大關節處證驗中國之必不亡,以振奮人心。當時又有不少知識分子競逐西風,鄙夷國史,賓四師乃嚴正指出:「斷斷無一國之人相率相棄其國史,而其國族猶可以長立於天地間者」。真可謂對當時之知識分子作獅子之吼。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五年)賓四師九十一歲,任臺北文化大學博士班導師,六月九日作告別專壇的最後一課。他最後的贈言是:「你們是中國人」。
民國七十九年(西元一九九零年)賓四師九十六歲近去世指前夕對「天人合一」觀念更有新的體悟,於是撰最後一篇文章:「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歸宿處,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可惜文章未完成,他便溘然長逝。未把他體悟到「天人合一」的新觀念完全道出,這是非常可惜的。幸而他指出途轍,將來學者循此途轍,更往前探求,必可得其全貌而供獻於世界文化。
賓四師學術多方,而核心則在宋學。他自述說:「自問薄有一得,莫非宋明儒之所賜」。
他的教育理想,亦以宋代的書院制爲楷模。
宋代承唐末五代之後,五代是國史上的大黑暗時代──政治敗壞、社會殘破、學術凋零、思想虛無、道德墮落。人幾乎無以自立爲人。北宋承此大崩壞之餘,學者面對大難,認爲要救國族的危難,必須從教育工作挽救人心,使人能恢復人格,然後社會可以重建。所以宋代學者多是教育家,於是書院大興,莫不以重建人生認爲急務。宋代的國勢雖不及漢唐之盛,但學術與思想則遠超於漢唐。中國文化的統緒乃得以延續。今日中國的情況,有些方面頗似五代。賓四師創辦新亞書院,不但要建立學術,同時要建設人生。把宋代書院的精神,寓於現代的大學制度之中。這番理想,表現於他所手訂的新亞書院的學規中。
學規第一條: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
第二條:做人的最高基礎在求學,求學的最高旨趣在做人。
第十六條:一個活的、完整的人,應該具有多方面的知識。但多方面的知識,不能成爲一個活的完整的人,你須在尋求知識中來完成你自己的人格,莫忘失了自己的人格來專爲知識而求知識。
第二十二條:起居作息的磨練是事業,喜怒哀樂的反省是學業。
第二十三條:以磨練來堅定你的意志,一反省來修養你的性情,你的意志與性情將會決定你將來學業與事業之一切。
第二十四條:──敬愛你的人格,憑你的學業與人格來貢獻於你敬愛的國家與民族,來貢獻於你敬愛的人類與文化。
不瞭解賓四師這番心情,就很難深切地體會校歌的精義。
二
校歌第一節: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珍重、珍重,這是我心呀精神」。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是何等莊嚴的景象!它喚起人莊嚴的情懷。人生有輕快的一面,也必須有莊嚴的一面,輕快由於感情的流動、灑脫;莊嚴由於感情的凝定、執著。人生如果全無輕快之情,則人生太淒苦,不足一萬滿地實踐生命。但是,如果祇有輕快而無凝定的感情,則人不能挺拔地站起來。因爲要聽吧地站起來,必先有一定點,才可以立定腳跟,然後可以挺立。所以要挺立,必須有凝定執著的感情。凝定而執著的感情,必須有責任感,責任感是道德與理想的起點,正是人能挺立的起點。所以莊嚴的感情必不可無。
天地生化萬物。萬物在天地的懷抱中生生不息,此中實蘊藏無限的仁心。所以天地不是祇晨昏晝夜、四時健行。毫無情意的大自然,它同時是重山蒼蒼、江水泱泱的有情世界。它賦予人感情與睿智,於是人在此蒼茫的大地發展出燦爛的「人之文化」。
在人之文化中,不但人均應被尊重爲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同時每人應自重爲一有靈魂的人,不把自己作爲工具,也不視別人爲工具;不把自己作爲追求物欲的工具;不視別人爲實現自己物欲的工具。人人就自己才性之所長,開啓自己真實的理想,懷一顆敏感的心靈,去接觸自己的真生命,過一種真實的「人」的生活。
敏感的心靈常被人世的苦難所觸動,於是發願爲救助世人的苦難而奉獻心力,此之謂理想。理想是公的,因爲希望世間無有苦難是衆人心之所同。所以理想有普世的意義與價值。它與欲望不同,因爲欲望祇是個人的私企求(如權力欲、財富欲、地爲欲──等),與理想不同。而世人常誤認「欲望」爲「理想」,新亞人必應知兩者不同而有所抉擇。
理想把人的心胸推廣,廣闊至極的胸襟如張載西銘所說的:「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天下之疲癃殘疾,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實現理想不但要有廣大的胸襟,還要有長遠恒久的毅力。因爲有價值的事,不會一朝一夕,一蹴而成,所以要實現一個真正的理想,不但要突破一己的私欲,還要突破耐心的限度,長時間對理想保持不厭不倦之情,把生命中最佳的力量奉獻出來。
當此舉世如狂地追求物欲的今日,我們應有豪傑的氣概,獨往獨來,不與流俗合污爲中國文化理想的荷負者。
新亞校歌是新亞精神的讚歌,它要喚醒新亞仝人人格的自覺,點醒中國青年真實的生命,以廣大的胸襟,遠大的目光,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力量獻給中國文化的長流。
三
校歌第二節: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五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北海,有聖人。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這是對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最深情的讚歎。如果我們切實回顧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我們不必覺得這是真誠的讚歎。
中國有壯麗的河山,有可歌可泣的歷史,有使人仰慕的聖哲,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豪傑行誼,有數不盡優雅動人的文學藝術,有極豐富璀璨的文物,尤其重要的是有一貫串於歷史、人物、山河、藝術、文物中之道德精神的文化統緒。她陶冶出中國人特有的生活風格與情調,成爲世上一個非常有個性的群體。她的寬宏大度能搏合許多族群而成一大民族。所以中國是由歷史、文物、山河、藝術、文學、文物所搏合而成的一有機體,她與現在國際上一些缺乏歷史文化的軍人政權不同。現代不成熟的政治學以爲凡具備人民、土地、主權三者就可結構國家。他們祇認識國家的體質條件,未認識到國家的精神條件。於是有些軍事強人,掠奪了土地,掠奪了人民,自建政權,即僭稱爲國家。其實他們祇是一些政權而已,與中國大不相同。當然,中國在體質條件上亦具備人民、土地、與主權。不過中國的人民,是指有數千年文化素養、具有中國文化氣質的人群,不是如政治學上所指的自然人;中國的土地,是曆幾千年沿革,幾千年整理,附著幾千年文物的人文地理不同於現代政治學上所指的自然土地;中國歷史上的主權觀念亦與現代政治學上的主權觀不同,現代主權之說是由於近代國際間政權林立,爲了保護本土的利益而設計出來的。中國歷史上是東亞的最大宗主國,四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中國的蒲屬,各國行事其自主的權力並不互相衝突,所以各國有實際的行政權力,無須狺狺於主權的爭辯,所以現代政治學上憑人民、土地、主權三要素而結構成的國家,是淺化的、量化的國家。而中國則是有深度的、質化的國家。當然中國文化不是全無瑕疵的,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她的弱點。因爲文化是由多種因子配合結構而成,當各因子配合得宜,適合環境需求時,文化就表現得光彩奪目。但社會環境不斷在改變,當文化的各因子配合失宜,位能隨時改變不能與社會環境相適應,便表現暗淡無光。中國近百餘年來文化的因子失調,加一長期受非理性的政權所傷害,未能適合近代環境,至內政外交遭遇種種挫折,於是不少人因中國近百年的挫折而對中國文化失去信心。殊不知文化是具有生命的特質,它不斷在成長,不斷在新陳代謝──剝落腐朽的部分,又吸收養分新生一部分。祇要文化生命的生機未斷,雖受斲傷,仍可再生。而且民族文化常寓有該民族賴以生存的力量,因爲民族文化是該民族在長期奮鬥磨練中長成,它的性格必帶有一種克服困難的能力。尤其一個歷史長遠而成熟的文化,它的生命力必是極堅韌的。所以中國經歷數千年,曾遭遇不少挫折而終能渡過艱難而挺立於世,此證明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很強健。我們更應進一步認知:文化生活的強弱,在於其成員當時所作貢獻的品質與多少而定。貢獻不可以空言必來自其生命最真實、最精彩之處。新亞的教育理想,就是點醒人的真實生命,喚醒人真實生命的良知。校歌就是要興發一顆顆真實的心靈。
但是,有些人對新亞校歌可能仍存有幾點懷疑:
一.中國歷史上有不少極邪惡的人物,怎能說「今來古往一片光明」呢?
二.新亞精神似乎保守性較強,而進步性較弱?
三.新亞特別指出中國文化的優越性,此是否與當前排斥西方文化的「東方智慧論」相類似?
不清除這幾點疑慮,對新亞校歌終難有深入的體悟。
就第一點而言,如果從個人觀察,則每人都有弱點與缺點。但是,如果從社會的總體看,則大多數人都盼望社會進步與光明。著大多數人善良的盼望,就是社會能進步的最大力量。因此,人類社會雖有種種罪惡,而人類社會依然在進步,這是人性最大的光輝,同時表示人性本質的善良。所以中國人深信孟子的「性善說」。我們從此處體認,然後可以瞭解「今來古往一片光明」一語的意義。
就第二點來說,新亞精神似乎保守性較強,而進步性較弱。不錯,我們必先認知保守不是一貶詞,祇是表示一種態度。新亞書院的態度不是抱殘守闕,而是要保持原來有價值的精神,爲原來有價值的東西拂去它表面的塵埃,使它再煥發光輝。我們必須認識,一切有價值的精神都來自人的真性情,是真性情的流露。所以道德精神是在每個人的身上,在每個人的心中。因此,就道德精神的本質言並無新舊之別,所不同的是表現的方式而已。新亞書院所欲保持的使人的真精神,也是道德的真精神,不是它所表現的方式。試看現在世人所歌頌的道德如人道、人格、正義、誠信……等,何一而非由二千多年來「性善論」所主張「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辭讓之心」而來。即使今日所歌頌的政治道德如人格尊嚴、民主、自由等觀念,也無一不與「性善說」想通。試想倘使人性爲不善。何有人格尊嚴可言?倘使人性爲不善,如何可以付予民主之權?倘使人性爲不善,又將何以寄託此自由之身?道德不會毫無根源而今日突發的,它必有淵源,必本於人性,有人性發育而來。所以今日所患者不是「保守」而是正患不能保守原來有價值的真精神。能保守原來有價值的真精神,然後可以求進步。進步不同於改變,進步是要有價值的理想作爲目標。向有價值的理想接近,才是進步,不向有價值的理想接近祇是「改變」,不是「進步」。現在世人熱心於求「改變」而不求「進步」,正是當前的流行病。新亞書院所追求的是有價值的進步,不是無價值無理想的改變。
至於第三點說新亞書院強調中國文化似乎和當前一些強調「東方智慧」以排斥西方思想者相類似。著點懷疑是對新亞精神最大的誤解。當然,中國文化是東方寶貴的智慧。惟其是智慧,所以必非排外的。凡有智慧的文化必不斷地吸收新養分以強化其自身。中國的政治觀念發展得較慢,亟需吸取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以加速中國政治觀念的發展。何況民主自由思想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精粹,與原來中國文化的真精神正相融合哩。祇有「反智慧」的文化然後才會排外,中國文化必不排外。
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智慧有二:一是肯定人的價值,所謂「立人極」;二是認取「性善」之說。惟其性善,所以人有最大的價值與意義。所以性善說與「立人極」是相一致的。此不但爲中國人所自認,而且認爲凡人類都如此,所以宋儒指出四海聖人,此心同,此理同。豈有半點排外的意思。現在排外的人喜歡用「民族大義」作爲排外的理據,殊不知講求民族大義最重要的在健全民族的文化,追求中國文化的健康發展是講求民族大義的最重要課題。無論用任何藉口,排斥外來文化,都是一種反智慧的行爲。新亞創校的精神是繼承中國文化的性善說,所以特別標舉陸九淵所說東南西北四海聖人心同理通的話。願新亞人能體認人性的光明,體認文化的光明、歷史的光明,即自己內心的光明,更擴而充之。
四
校歌第三節: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一無所有,一無平藉,我們赤手空拳,祇有滿懷理想,滿腔熱血。我們把全副生命,爲追求理想,投向無盡的未來。因爲中國需要新生,人類需要新生。道路雖然險阻,我們不害怕,我們會自我警策,環境雖然困乏,我們不氣餒,我們對理想愈見深情。責任維重,道路雖長,我們願意承擔,願意承擔。我們用堅韌的毅力,用強壯的兩肩來承擔,我們以歡樂的情懷,無怨無尤地去承擔。讓我們都懷著青春的活力,結隊向前,因爲我們都是中國文化理想的荷負者。
Reference: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08/big5/35.ht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