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教育碩士論文 -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文中之「中國文化」要素研究
- 封頁 / 目錄 / 摘要 / 結論及建議
========================================================================
http://www.fed.cuhk.edu.hk/e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Graduate School - Division Of Education
Master of Arts in Education Thesis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文中之「中國文化」要素研究
(A Study of the Chinese-Cultural Essential Elements in the Text Cont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in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連萬里 摘 要目 錄
總 結
論文考試委員會
何萬貫先生
余迺永博士
周漢光博士
劉國強博士
一九九三年九月三日
========================================================================
http://www.fed.cuhk.edu.hk/en/cuma/93mllin/abstract.htm
文學教育碩士論文
一九九三年九月三日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文中之「中國文化」要素研究
連萬里中國語文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一直以來都有爭論,尤其是它是否負有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以至傳揚中國文化的使命。如果我們都同意在培養學生掌握及運用中國語文的同時,也可以增進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則在語文科課程的規劃、教材的選編與教學,以至於師資的培訓等等方面,自然亦應該加以注意,以期有效達成中國語文科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本研究以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委員會於一九九零年頒佈,並已於一九九一年九月實施的《中學中國語文科中一至中五課程綱要》中所選的一百二十八篇(中一至中三每級各三十四篇;中四及中五共二十六篇)精讀教材(課文)為研究對象,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要素,從而探討它是否足以達成「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的教學目標;並對負責該項課程的語文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他們對透過語文科課文教學進行文化教學的態度。
課文內容分析的結果,顯示中學全部五組課文中的中國文化要素含量都非常豐富,只是當中包含的文化要素類別有不同的分佈。不過,問卷調查的結果,卻顯示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未有把「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的教學目標加以重視。這些研究的結果,對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的規劃、教材的選編、文化教育的推行,以至語文教師的培訓,都有一定的意義和啟示。
========================================================================
http://www.fed.cuhk.edu.hk/en/cuma/93mllin/content.htm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文中之「中國文化」要素研究
(A study of the Chinese-Cultural Essential Elements in the Text Cont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in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目錄 | |
頁數 | |
第一章 —— 緒論 | |
1.1 引言 | 1 |
1.2 中國語文科的教學目標 | 3 |
第二章 —— 研究動機及目的 | |
2.1 文化教育的作用 | 16 |
2.2 語文教育興文化教育 | 17 |
2.3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的文化教育問題 | 19 |
2.4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的規劃 | 23 |
2.5 中國語文科課程教學目標的貫徹 | 24 |
第三章 —— 研究設計 | |
3.1 研究對象 | 26 |
3.2 研究目的 | 26 |
3.3 研究工具 | 26 |
3.4 研究方法與步驟 | 27 |
3.5 資料分析 | 28 |
第四章 —— 理論說明 | |
4.1 中國文化 | 30 |
4.2 中國又化要素 | 51 |
第五章 —— 課文中的中國文化要素 | |
5.1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文 | 69 |
5.2 課文中的中國文化要素分析結構與方法 | 74 |
第六章 —— 問卷調查 | |
6.1 調查目的 | 85 |
6.2 問卷設計 | 85 |
6.3 調查方法 | 86 |
第七章 —— 研究結果,討論及局限 | |
7.1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文中之「中國文化」要素 | 87 |
7.2 語文教師對透過語文科推行文化教育的態度 | 109 |
7.3 課文教學內容 | 121 |
7.4 研究局限 | 132 |
第八章 —— 結論及建議 | |
8.1 結論 | 134 |
8.2 建議 | 135 |
附錄 | |
一:1-5 | |
二:1 | |
三:1-5 | |
四:1-2 | |
| 五:1-10 |
| 五:11-13 |
========================================================================
http://www.fed.cuhk.edu.hk/en/cuma/93mllin/conclusion.htm
文學教育碩士論文
一九九三年九月三日
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文中之「中國文化」要素研究
連萬里第八章 結論及建議
8.1 結論研究顯示教署於一九九零年頒佈的「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中的課文蘊含豐富的中國文化要素。當中含量最多的是「重視倫理道德」,其次是「和諧自然與審美藝術」及「直覺綜合思維與重視實踐經驗」,復次為「講求人格修養」,頗能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以人文精神為本位,講求倫理道德。雖然課文中蘊含的各類文化要素在中一至中五各級有不同的分佈,但是學生能夠在教師適當配合本科教學目標和指導下,完成整個課程,甚或只是完成中一至中三課程,對中國文化亦可以有所認識,能夠達成課程的教學目標。故此,通過這個課程的教學,是可以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符合傳統「全人」教育的精神與方向的?。 至於就各體課文中的中國文化要素含量而言,則各體課文中的中國文化要素含量亦有不同,分佈亦異。在「散文」,「小說 」,「詩歌」、「戲劇」四類體裁當中,除「戲劇」類因只有一篇不算外,以「詩歌」的中國文化要素含量最為豐富,達該體課文意義單位百分之九十以上,印證了自孔子以來一直受到重視的「詩教」傳統,為中一至中三語文教師選擇教材提供了指引和方便?。8.2 建議
以上研究結果與若干有關中國語文科教材(課文)內容研究結果頗為吻合。譬如周漢光先生在香港語文教育學院第四屆國際語文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中、台、港、星的中學中文科讀文教學的課程與教材比較》,對上述地區「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態度」便有這樣的結論:「中國大陸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採批判的態度,所選課文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梧』,『能深刻反映社會的本質』,對於文言文,內容也許『帶有比較明顯的消極因素』,只要是『藝術性很強』的傳統名篇,也可以選入。台灣方面:推崇傳統中國文化。首先,中學國文科教學目標開宗明義標榜 『重視本國傳統文化、發揚民族精神。』其次,高中更增加《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貫徹重視中國文化傳統的精神;其三,高中文組生更需要修讀 『國學概要』一科,便能明瞭我國優良之文化傳統,以增強愛國觀念。香港方面:相當重視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高中文科生亦可選修『中國文學科』,『透過中國文學的學習,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新加坡方面:只著重東方文化,不特別標榜中國傳統文化。不過亦設有『儒家倫理』(1) 課程,以供學生修讀。」(2)則知上述各地區的中國語文科教材(課文)都或多或少含有傳統中國文化的要素,只視個別地區教學目標規畫而異。
此外,羅勃特(Roberta Martin)對台灣國文科初級學校教科書的內容分析研究(3) 及傑費利(Jeffrey E.Meyer)對台灣小學(小一至小六)及初級(初一至初三)中學多種教科書(包括國文科)的內容分析研究,(4)都得出了教材(課文)中蘊含豐富的中國文化要素的結論,當中尤其顯著的是「倫理道德思想」和「審美藝術精神」,可以作為本研究結果的旁證。
所以,新頒佈的「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的課文中是含有豐富的中國文化要素和成份的,如同東南亞其他有開設中國語文科的地區。只要語文科教師能夠重視透過語文科的教學目標,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小心選取課文,諄諄善誘,是可以達成使學生透過本科學習認識中國文化的教學目標的。至於能否作為進修「香港高級補充程度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課程」旳學習基礎,則雖然該課程明確表示乃中學四、五年級「中國語文科課程 」的延續(5),則仍有待進行有關的研究了。
不過,本研究的語文教師教學取向問卷調查結果則令人憂慮,因為對問卷作出回應的教師顯然都沒有把「藉著本科的教學,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的教學目標加以重視,加上本科教科書亦大多數沒有將中國文化知識列入課文教學重點項目,則縱然課程內容本身有豐富的中國文化蘊含,但能否達成有關教學目標使成為疑問了。
一、課文的選取
二、文體的抉擇
- 由於整個課程除中四、中五學生因為參加統一會考而必須教授所有《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一九九零》提供之指定課文外,中一至中三可以在提供選用的每級三十四篇課文當中,選取其中二十至二十四篇作精讀課文,故為達成使學生通過學習本科課程認識中國文化的教學目標,教師遂宜選取中國文化要素含量較富之課文加以指導。就研究所得,中一至中三各級蘊含較多中國文化要素的課文如下:
上舉課文除蘊含豐富中國文化要素之外,亦包括各種文章體裁和語文知識,有利進行本科教學及達成課程目標。
- l. 中一 :(文言短文兩則)、(少年筆耕 (上) (下))、(霧之美)、(海濱仲夏夜)、(陋室 銘)、(背影)、(小品文兩則)、(傅雷家書)、(貓捕雀)(唐睢說信陵君)、(落 花生的性格)、(古詩兩首)、及(早晨,好大的霧呵)等共十三篇。 2. 中二 :(媽媽的手)、(愛蓮說)、(最苦與最樂)、(生物的睡眠)、(大鼠)、(絕詩四首 )、(律詩四首)、(雨說)、(採蓮曲)、(死海)、(山陰道上)、(發問的精神)及(愚公移 山) 等共十三篇。 3. 中三 :(燭之武退秦師)、(可愛的詩境),(明湖居聽書)、(春至)、(鳥)、(項脊斬志 )、(大同與小康)、(論四端)、(論考論學)、(孔明借箭)、(三戒 (並序))、(歸園田居 )、(古詩十九首)、(詞四首)、(曲三首)及(趙氏孤兒)等共十六篇。
三、教材的規劃
- 研究結果顯示,在各體課文中蘊含中國文化要素成份最高者為詩歌,達總意義單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初中各級均宜以詩歌為優先選擇教授之課文。中三所提供的一篇戲劇蘊含之中國文化要素更達百分之百,傳揚節義精神,顯現人格光輝自然亦宜採用。
四、師資的培訓
- 由於文化具有各種層次,故此亦可以按學生心智,道德意識及道德能力的發展如上章所論,安排學習進度。根據本研究對中國文化精神及各個層次的了解,中學各年級可以考慮按以下建議,配合本科教材規畫中國文化教育,使學生循序漸進,認識中國文化,並且增進品德修養,完成人格:
- 1. 中一: 以「倫理道德」為核心,並且培育「和諧自然與審美藝術」精神。 2. 中二: 仍以「倫理道德」為核心,輔以「和諧自然與審美藝術」精神的灌輸,兼及認識「直覺綜 合思維與重視實踐經驗」的傳統思維和體物踐仁的方式。 3. 中三: 幫助學生整體認識中國「人文文化精神」 培養「完美人格」。 4. 中四及中五:延續中一至中三有關教育,綜合各種中國文化要素,進行指導。
五、教科書的編審和選擇
- 雖然本科課文中蘊含豐富的中國文化要素,但仍須在教學設計規劃得宜和教師配合指導之下,方能竟全功,故此教師培訓亦屬必須考慮因素。 語文教師必須認同「文道結合」的本科教學目標,除通過本科教學訓練學生閱讀、寫作、耹聽、說話和思維等語文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本科興趣外;尚須擁有透過本科教學,啟發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品德,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以助學生完成人格的崇高理想。 當然,要達成上述崇高的理想,語文教師對中國文化亦必須有較為全面與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才可以達成任務。故此,有關的師資培訓工作亦必須進行。如果有關師資培訓工作能夠做得好,語文教師就可以更有效地完成通過本科教學傳揚中國文化旳偉大使命和任務了。
註釋: (1)該項課程已於1990年取消。
- 就研究所得,目前供教師選用的本科教科書絕大多數均未有將認識中國文化列入課文教學重點,惟教署仍然贊成學校選用,則實不利於學生透過課文學習認識中國文化。故此,教署亦有必要敦促出版商編製本科教科書時注意有關教學內容之安排及加以強調。語文教師在選用時亦須注意和配合,以竟全功。
(2)周漢光:(中、台、港、星的中學中文科讀文教學的課程與教材比較), 《香港語文教育學院第四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香港: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1989年,頁107-136。
(3) Roberta Martin: "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China and on Taiwan: An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xtbooks " China Quarterly, No.62, 1975, pp.242-262.
(4) Jeffrey E. Meyer: " Teaching Morality in Taiwan Schools: The Message of the Textbooks " , China Quarterly, No.114, 1988,pp.267-284.
(5)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議會:《中學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課程綱要》, 香港:香港政府印務局,1991。
[ 主目錄 | C-ERIC | 其他研究項目 | 教育學院網頁 ]
如有查詢,請電郵致Mail any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en@fed.cuhk.edu.hk。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